自信的事例-关于自信的典型事例


在江西南昌安义县鼎湖镇的一处小院里,曾经出现过一次特别的奖励盛典。那天,数以百计的农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等待着,期待着属于自己的“年终奖”。据统计,当时堆放在现场的现金总额高达1486万元。

“‘种粮状元’刘守量队,奖金543,550元!”随着最后一位获奖者的名字被宣布,整个会场都沸腾了。一位满面笑容的刘守量先生身披红花,激动地接过属于他的奖金。

这已经是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连续十四年为农民颁发奖金的盛大活动了。而刘守量先生也凭借其卓越的种植技术,成功成为了种粮冠军,在年度大再获殊荣。

由于这次的成功和众多村民的好奇,矮小精干的刘守量决定分享他的种植秘诀。他的笑容中透露出的是对种田的热爱和对于丰收的渴望。

那一天,那些即将发放给种粮能手的奖金如同一座小山般壮观。新华社记者周密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时刻。

这个故事始于凌继河独特的“田管家”管理模式。他将流转的田地分割成小块,以夫妻为单位进行管理,每月支付基本工资,年底则根据产量情况发放奖金。这种模式激发了农民们的工作热情。

十多年前,刘守量决定尝试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负责管理500多亩田地。他发现规模化种植与自家种植十几亩田地的方式大不相同。他发现仅靠人工精细管理并不容易实现,一年的努力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功亏一篑。

刘守量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他不再只依赖传统经验,而是开始四处学习、接受培训。“种田不仅是体力劳动,”他逐渐认识到,“更是技术活。”

多年来,刘守量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将机械化作为关键手段。他熟练掌握了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的操作技巧,提高了种植效率。这使得他的种粮面积扩大到1280亩,并在2018年成功夺得“种粮状元”的荣誉。

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尽管有了农机的帮助,但有时仍会错过最佳的农时。刘守量回忆道,有一年夏天在“双抢”时节,尽管他加班加点,但仍然无法及时完成工作,导致晚稻因寒露风而减产。

于是,刘守量开始寻求新的方法。他将翻耕、施肥、收割等环节交给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这样做不仅在“双抢”时期节省了一周的时间,还让他能够更加专注于田间管理。他开始关注农情监测等大数据新手段,并在2021年再次夺得“种粮状元”的称号。

刘守量认为选对种子是成功的关键。他对待种子如同对待粮食的“芯片”,每年都会关注试验田中表现优秀的新品种。他认为丰收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向新设备、新科技寻求“产量”。

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了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性。像刘守量这样的“种粮状元”们正在不断挖掘农田的新潜力。在凌继河的管理下,流转面积从4700亩增加到8万亩,202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1840万斤。

目前,凌继河的队伍中已经有65位“90后”种粮能手,其中52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他表示将继续秉持现代化农业经营理念,争取发放更高的“年终奖”,并孵化出更多的“种粮状元”。(记者 熊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