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自然界的氧循环
(1)氧气的消耗:呼吸作用与的燃烧。
(2)氧气的产生:光合作用。
氧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氧气在常态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稍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
当温度降至1.01×105Pa时,氧气会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当温度进一步降至-218.4℃时,它呈现为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
二、化学性质
氧气具有显著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物质与氧气的燃烧反应
木炭的燃烧
(1)实验步骤:用坩埚钳固定木炭,先在空气中点燃,再将其放入燃烧匙中,并缓缓深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
(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持续红热并发光,而在氧气中则发出更为明亮的光,同时放出热量,并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化学反应:C + O₂ → CO₂(点燃)。
其他物质的燃烧
对于蜡烛、铁丝、硫、红磷和镁的燃烧,均有着各自独特的实验步骤、现象和化学反应。这些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充分展示了氧气的助燃性质。
特别地,铁丝的燃烧在空气中不发生,但在氧气中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这一现象及其它物质的燃烧,均是氧气化学性质的重要体现。
注意事项及氧化反应
在进行这些实验时,需注意各种操作步骤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如铁丝燃烧实验中,预先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或铺沙子是为了防止生成的固体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而镁的燃烧则需注意使用酒精灯点燃,并利用石棉网来防止生成物溅落烫坏桌面等。
上述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统称为氧化反应。这种反应体现了氧气与其它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是理解氧气性质和作用的关键。
氧气的用途
氧气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支持燃烧——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质,如火箭中的液态氧、炼钢和氧炔焰的应用;又供给呼吸——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生物呼吸的性质,如航天员的供氧装置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