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翻译-指物作诗立就出自哪里


《论语》为后世留下了孔子及其门人弟子在、、教育等多方面的思想与言行。其言简意赅,饱含智慧,无数脍炙人口的成语便源自其中。

之前曾提及过赵普夜读的故事,说的是宋朝的赵普,他历任宋太祖赵匡胤及宋太宗赵匡义两朝宰相,曾自述半部《论语》助其辅佐天下。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回顾一下哦~

关于赵普夜读故事的更多信息:

“苗儿不秀”这一典故出自《论语·子罕篇》,意指禾苗虽已生长却不抽穗扬花的现象。这常用来比喻那些天资聪颖却不求上进,或才华横溢但未得成就的人。

【故事解读】

古代有不少苗而不秀的例子,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当属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故事。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这篇散文伤仲永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惋惜的才子故事。

金溪县有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方仲永,年仅五岁便能展现出非凡的才情。尽管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他却能作诗并展现出过人的才思。他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教育和培养,最终未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仲永的遭遇也反映出一个人即便是天赋异禀,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也是难以成才的。这是王安石借伤仲永的故事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故事感悟】

方仲永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思考起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无论孩子天赋如何,都需要持续的学习和输入来奠定未来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有开花结果的可能。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实现自己的潜力。

国学经典《论语》智慧育人先育心故事启示天才的陨落儿童成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