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古诗的意思-渔歌子古诗原文及翻译
诗情赏析与解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第393首古诗词品鉴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秋日塞外风光
秋天的塞下,景色与众不同。衡阳的大雁,飞过此地,不再停留。四面的边疆之声随着号角响起,千嶂之中,长烟落日,孤城紧闭。
浊酒与万里思乡
饮下一杯浑浊的酒,思绪却飘向万里之外的家乡。燕然山上的战事尚未结束,归期遥遥无期。远方的羌笛声悠悠,霜满大地。征战的将士们无法入眠,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已白发丛生,泪湿衣襟。
诗词解读与感悟
本词所展现的塞外秋景与内地大异其趣,传递出浓郁的边塞情调。范仲淹以其特有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边疆的壮阔风光与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在这首词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塞外的自然风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们身负保家卫国的重任,却也难掩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词独特的韵味。
注解与赏析
1. “渔家傲”:词牌名,也称为“渔歌子”“渔父词”。此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2. 塞下:指西北边疆之地。此词描绘的正是这片边界要塞之地的秋日景象。
3. 衡阳雁去:传说中秋天北飞的雁群会飞到湖南衡阳回雁峰后不再南飞。这里用来形容边疆的秋天景象和北归的大雁一样冷清寂寥。
4. 边声:指边疆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等声音。这些声音在词中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增添了浓重的悲凉气氛。
5. 千嶂、长烟、落日等词汇描述了边疆壮阔的景象,而孤城的紧闭则隐含了军事形势的严峻性。
6. 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在这首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又难免思念家乡亲人。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得以委婉地传达出来。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家和文学家他的这首《渔家傲·秋思》是在他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期间所作。他不仅号令严明而且爱抚士兵深受西夏所惮服。了解他的生平和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