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的比鸡早-起得比鸡早的唯美句子
冬日静谧,雪意未浓,而心已沉醉于诗意之中。
——如诗如画,诉说着冬日的期待。
立冬之际,“小雪”“大雪”悄然走过,寒流南下的迹象愈发明显。冬至、小寒、大寒的序幕已缓缓拉开,然而雪的踪影仍未见踪迹。阳光下的日子依旧温暖如常,然而心中却早已期盼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渴望那漫天素白、壮丽无比的景色。
古人的心境与我们如出一辙,他们对雪的盼望,甚至比我们更加热烈。
清晨观山,只见山顶云雾缭绕,心中顿生希冀,但雪却迟迟未至,不免让人心怀遗憾。
乌鸦盘旋于之间,早已经商议着“要下雪了”。无雪的冬天仿佛缺少了些什么,它干枯、寂寞,无法感受到飞雪的诗意与浪漫,因此也就没有了冰清玉洁的童话意境。
屋窗外的风惊动了竹林,开门一看,满山皆雪。深巷里洒满积雪,显得格外宁静;庭院中积了一层素雪,显得闲适而宽广。这是冬晚对雪的回忆,也是对胡居士家那份平静生活的向往。
盼雪是古今人的共同情致。当大雪如约而至,世界被洁白的雪花包裹,一眼望去,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雪花随风飘舞,整复斜飞,仿佛老鬓添华。大地不眠,雪花洒落千里,天地间如同被无数的玉片覆盖。远岸、前村、老柳、新梅,都在雪的装扮下显得更加生动。
童年时的雪景格外让人怀念。推开窗户,白茫茫一片映入眼帘。院子里那已落尽叶子的梧桐树,一夜之间仿佛开出了无数朵洁白晶莹的花儿。
大雪过后,动物们比人早醒,厚厚的积雪上留下一串串大小不同的足迹。那是鸟儿、小狗在雪地里嬉戏的痕迹。小伙伴们在村头的空地上,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尽情享受雪地里的快乐。
那时的大人们也盼望下雪。农谚说“大雪不封地,不过三二日”,意味着冬天收获后准备种花的田地需要在“大雪”前深耕深翻。深翻不仅可以肥沃农田、保养土地,还可以冻死一些害虫。大雪会让深翻过的干燥土地变得滋润、疏松、保墒,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回想起儿时家中母亲做的的“杂面”,那一碗浮着青青的萝卜丝、红辣椒的汤面,吃一口就感觉热乎乎的。还有那个雪天父亲割回的肉馅包子,让寒冷的冬日充满了温馨与甜蜜。
如今回首那些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和吱吱嘎嘎踩雪的声音,像是一首纯正的曲子。这让我更加怀念小时候的村庄和那一丛飘香的腊梅。
从先秦的《诗经》到元代的曲调,“雪”都是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主题。它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诗人墨客笔下的灵感之源。
无论是古人的“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还是现代的“冰霜岁聿暮,方昭君子心”,都在诉说着与雪为伍的乐趣和享受。
望着眼前这如诗如画的雪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分。这洁白无瑕的雪花,不仅是冬天的明信片,更是春天的使者。它告诉我们:等待是值得的,因为大雪总会如约而至。
让我们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感受那份简约典雅的美,聆听那首灵动悠扬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