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是益虫还是害虫-螳螂吃玉米虫吗
螳螂,这个在夏日里常见的昆虫,种类繁多,我国已知有147种。它们虽然常出现在我们眼前,但关于它们的知识,你是否了解得足够多呢?为何螳螂会吃掉自己的配偶?它是害虫还是益虫?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螳螂为何有食配之习?
我们得了解一个自然现象。为了与生存,雄螳螂有时会与雌螳螂发生争斗。这种争斗的结果往往决定于前12小时的胜负。若雌螳螂取得胜利,那么她可能会选择吃掉雄螳螂;反之,如果雄螳螂取得胜利,则可能完成。这是大自然中一种残酷而又普遍的生存法则。专家解释道,在饥饿状态下,母螳螂无法分辨对象与食物的界限。
我们也需理解到,这一行为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种类的螳螂。雄螳螂们都清楚这一法则,并在后尽快离开。但若稍有迟缓,就可能成为伴侣的盘中餐。这也反映出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之激烈。正如古人所言:“最毒妇人心”,但这其实是生命进化的必然结果。
二、螳螂:害虫还是益虫?
答案显然是:螳螂是益虫。
它们的主要食物包括蝇、蚊、蝗虫、蛾蝶类的卵、幼虫等。从幼虫时期开始,它们就展现出捕食害虫的本能。即使个体不大,也能捕食蚊子等小虫。随着成长,甚至能捕捉更为活跃的苍蝇和飞蛾等。
有些种类的螳螂,如黠螳螂,更是捕食高手。它们会模仿花瓣的形状,误以为花朵的昆虫前来采蜜,从而将其捕获。
三、螳螂的种类有哪些?
我国境内及世界各地,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螳螂。
例如:
- 狭翅大刀螳:大型昆虫,体多为绿色或褐色,在我国东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 广斧螳:型中至大螳螂之一,多为绿色,腹部较宽较短。
- 棕静螳:体型中等,多为棕色或褐色,常见于阴暗潮湿的环境。
- 薄翅螳螂:分布广泛,常见于新疆、甘肃等地。
- 绿静螳:体型较小但绿色鲜明,常栖息于园林空地等环境。
螳螂这一看似平常的昆虫背后隐藏着许多科学之谜与自然之趣。它们不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科学研究的素材。
大自然中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规律。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它们共同生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