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诗小学-贺知章的诗词作品
古诗韵味之粹,当推唐诗为魁。研读《唐诗三百首》,即便是未通文墨,也能感其韵律,领悟诗情。唐诗之妙,短小精悍,韵律悠扬,诵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孩子们去诵读与记忆。
自宝宝襁褓之中,我便开始向他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那时他刚满周岁,我便赠予他一本《唐诗三百首》。闲暇之时,我会教他低声吟咏,不求他过早涉猎学问,只因我深爱着这份文化遗产,期望在潜移默化中,也能激发起他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令我欣喜的是,孩子似乎对背诗颇有兴趣。虽然那时他言辞未清,但教他的几首唐诗却能迅速记住。即使有些字音发音不够标准,也成了我们亲子时光的一种娱乐方式。我的育儿观念偏向于顺其自然,我深知学习之乐在于孩子的自发兴趣。有时他连续数日兴致高昂地学习新诗,有时却数月不学也未曾忘却一字一句。令人惊叹的是小孩子的记忆力竟如此之好。
幼儿园里,老师也会教授一些唐诗,让孩子们回家巩固学习。每次孩子回家都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还未教的内容他已经记得了。这其中,有两首诗尤其受到孩子的喜爱——《咏柳》与《回乡偶书》。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欣赏这两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咏柳》一诗中,诗人以柳树喻作婀娜的少女,柳叶比作少女的裙带,春风则被比作剪刀。这28个字将春风吹拂、柳条摇曳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春日的气息扑面而来。
再看《回乡偶书》,此诗道出了游子他乡多年后归乡的情景。年少离家,年老归来,乡音未改而鬓发已斑白。孩童见之而不知其为归人,笑问从何处来。读此诗令人深感时光荏苒,人生易老。我在城市中忙碌的生活里,也很少回乡探望。小时候的朋友、长辈都已多年未见。每逢过年回乡,偶尔遇见故人已是陌路之人,不复往日之熟悉与亲切。此情此景与诗中描绘的场景不禁让我回忆起儿时的纯真与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