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在当今的企业管理领域,质量已经跃升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并在企业形象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贯彻精益思想的指导下,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已被普遍运用到了企业运作的每个环节之中。

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在应用范畴内各有专攻,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综合运用,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的应用原则

1.1 选择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时,不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当前,不存在一种或一组方法与工具能够适用于所有质量及风险管理的情境。其选择需综合考虑数据和信息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流程的复杂度、人员的接受度和偏好等因素。

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适用于不同的质量风险管理场景。虽然对工具进行标准化可以降低复杂性、减轻培训负担并简化操作流程,但这可能会牺牲质量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只有当所选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与质量风险问题的阐述和评估目的相契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果。

1.2 工具的选择应确保与现有问题阐述、数据及期望的输出三者之间的兼容性。以风险管理为例,当工艺知识有限或风险问题阐述明确时,适合采用较为简单的风险管理方法与工具;而当工艺知识详细或风险问题复杂时,则应选用更为复杂的方法与工具,并期望得到更为详细的评估结果。

以当前流行的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为例,只有当相关的风险数据足够支持风险属性的赋值时,才能依靠这一工具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反之,如果任一风险属性无法准确赋值,那么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将大打折扣。

二、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应用选择前的准备工作

在选择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之前,需要进行初步的质量问题识别,为选择提供依据。具体确认内容包括:

  • 明确初步的质量问题描述;
  • 确定质量问题分析的范围;
  • 确认可用于支持质量问题的数据集。

在初步应用识别时,可考虑采用简便的方法,如非正式的小组讨论或使用鱼骨图等支持性统计方法与工具。

当质量问题阐述、分析评估范围和质量数据等明确后,即可开始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的选择流程。在操作中,可以参考以下九个指导性问题作为选择的基本思路,通过对每个问题的准确回答来筛选和确定最合适的方法与工具。

(1) 分析的目的何在?

(2) 评估的范围如何?是否大而复杂或关键?

(3) 问题的性质是什么?是有形危害还是对质量系统规程的偏差或不符等?

(4) 是否对风险及其原因有清晰了解?是否存在未知信息?

(5) 导致风险的原因是否相互独立或相关?

(6) 现有样本是否能代表总体?产品、工艺或系统当前的生命周期阶段是什么?

(7) 现有的质量数据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

(8) 现有方法或数据是否可以评估如可能性、严重性及可检测性等风险的关键属性?

(9) 分析评估结果需提交给谁?

以常用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为例,考虑到不同因素选择不同风险管理方法与工具的灵活性,可以类比说明如何灵活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