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怎么养-抓回来的蟋蟀怎么养


本指南专为宁阳地区爱好者呈现,外地朋友请以娱乐心态观赏。

捉捕与鉴别蛐蛐之技

搜寻蛐蛐时,目光不能在每一只虫身上停留过久。尤其是在交易时,若长久凝视某只虫不语,易生情愫,以至于因虫之细微缺陷而难以割舍。最好的策略是快速扫视,重点留意初见时的第一印象。若第一眼感觉普通,即刻归还,无需多作停留。

观察要点

颜色:蛐蛐的体色应均匀浓厚,特别是蓝白相间的部分更显珍贵。其尾部至头部应形成倒瓜子状,意味着在缺乏食物的环境中,头部更为发达,后身相对干瘪。

包扎:包扎需注意头项与项翅、翅膀与的贴合度,以及大腿与身体的紧密程度。头项连接处可稍显松散,但项翅必须紧密无间,翅膀须。

须尾状态:须子需粗壮挺直,任何卷曲或扭曲的须子都不予考虑。尾锋则越长越好,干净利落,覆盖绒毛。若发现秃尾巴或天生残缺,应果断放弃。

腿足要求:六条腿越健壮越好,颜色要纯净无杂色。大腿与身体的连接处必须紧密无间隙,颜色斑驳的腿一律不予考虑。

必要设备——芡草观察

无论何种品质的蛐蛐,均需经过芡草观察牙口。即便有时看其身姿觉得惊艳,也需谨慎对待,以免被高价蒙混。牙色虽会变化,但牙根的厚实与色泽的亮丽仍是关键。牙口越大越好,但价格也随之攀升。现今山东老乡已习惯自行芡草看牙,超大的牙口可能会索要高价。

破格录取之标准

虽然部分条件一般,但仍有其独特之处者:

1. 颈项粗壮,能完全包裹头部且与翅膀紧密相连,牙口者。

2. 牙口超乎寻常之大者(不论何种蛐蛐,只要牙大就值得收)。

3. 颜色浓烈且均匀者(不论其他方面如何)。

4. 头部完全饱满且突出者(不局限于任何具体条件)。

应避免的选择

明显缺陷:如白肋过重、跳腿过小、颈项、斗丝混乱等明显问题者均不宜选收。

油色问题:虽然有些轻微的油色可以接受,但过度油润者(如油紫、油黄等)除非价格极具性价比,否则不宜选收。

观虫技巧与价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