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抱恙是什么意思-身体抱恙能形容自己吗


顺应自然,心宁则寿长

古人云:“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说明了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百病由心生,百病从心治。真正的养生,不在于外在的颐养身体,而在于内在的怡神养心。

01 善忘

苏轼曾说过一个关于养生的故事,他提到:“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这其中,“无事以当贵”便是教人放下心事,看淡一切。

杨绛晚年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选择以读书养性,以写作遣忧。她自己称此为“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这正是善忘的境界。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如果学不会忘记,人生无法再继续。”

02 少怨

曾国藩曾说:“治心以广大二字为。”凡事忿恨在心,只会让人茶饭不思,形容枯槁。齐白石说“戒悲愤”,他的弟子李可染也深知不怨恨的重要性。他曾在画被孩子“涂鸦”后,淡然处之,并写下文字包容一切。

梁簌溟一生怀着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在艰难的时期也安之若素。佛家有言:“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一个好心态,就是一味良。

03 不比

读《三国演义》时,我们常感慨周瑜的英年早逝源于他的好比较之心。作家马歇尔·也说:“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我们要明白,这世间之事,比不完,争不尽。专注于生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日本奈良的恒子医生从不与人攀比,她认为比来比去毫无意义,只会让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

04 寡思

现代心理学中的“反刍思维”是指反复被动地思考所烦恼的问题。这正好印证了《养生要集》里的话:“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一个人如果心有千千结,病根就容易种下。

医圣张仲景通过一个方巧妙地让沈槐转移了注意力,从而治愈了他的疾病。这也告诉我们有时候不是病痛选择了人,而是自己的思虑过度引来了病痛。

心理学家的实验也证明了许多担忧其实都是多余的。冯唐曾说:“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这就是告诉我们只要心念通达、无挂碍就能活得轻松。

养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养心。善忘、少怨、不比、寡思是养心的四个秘诀。通过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活得健康且充实。

正如明朝医学家龚廷贤所说:“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让我们一起修心养身让生活更加健康与充实吧!

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