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几条腿及图片-螃蟹10只脚还是8只脚图片


——涂阳斌笔下的回忆

曾有一次秋天的约定,我们团队里的一群同事踏上了湖北石首市之行,以了解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其中,我们被引导到了中湖渔场,那里正在展示着螃蟹养殖的成果。金秋时节,天空澄澈如洗,我们乘坐小船在湖面上穿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渔民们眼中满载着丰收的希望,其中一位长者更是即兴吟咏了荀子的《劝学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长者用铿锵的语调继续念道,“然而对于蟹的形态,则有诗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至于蟹,则是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我却听闻有人指出,蟹实际上应是八跪而二螯。”我随即指正道。

争论在湖面上的小舟中展开。为了求证真伪,船工决定实际操作一番,他让渔民打捞一网螃蟹,以验证其究竟有几跪几螯。当螃蟹被捞上船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它们果然是八跪而二螯。为了表达感谢,我们在渔民家中享用了午餐,品尝了这八跪二螯的螃蟹。

事后,我翻阅了自己作为语文教师的教材——1979年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高中第二册。在第二百一十三页的《劝学篇》中,的确写的是“蟹六跪而二螯”,但旁边附有注解,说明实际上蟹有八条腿。我对此感到不解,为何编者不直接写明为“蟹八跪而二螯”,这样岂不是能避免学生需要额外查阅注解?如果学生不读注解,岂不是会和那位长者一样留下误解?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是应该根据湖中打捞的实际情况“蟹八跪而二螯”来回答,还是按照传统私塾课本上的“蟹六跪而二螯”来回答?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将这个问题放大到更广泛的层面,它其实反映了我们对知识、对教育的态度和方式。我们应当如何更准确地传递知识,避免误解和偏差?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议题。

(2007年3月8日,《汉水文苑》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