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赏月赏秋香下联-对联的特征和定义


对仗工整的对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如:

上联:六木森森,杨柳梧桐松柏郁郁葱葱;下联:三水淼淼,江河湖海潮涌声声。

再如:上联:烟锁池塘景致佳;下联:炮镇海城楼烟火美。

...... 诸如此类。

您是否知道历史上被誉为“最懒”的对联呢?

或许有人会感到困惑:在人们的认知中,物体才有“懒惰”之说,这副对联又作何解释呢?

听我细细道来。这副号称史上最特别的对联——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上下联竟然一字不差。这种程度的重复,可算是了我们对对联的既有认知,也让我们见识到了对联的新境界。

您或许会问,这,这难道也能称之谓对联吗?

对联的讲究可不少。它注重事物、场景、情感之间的对仗工整,而非简单的生拉硬套。例如这副对联:

上联:鸿是江边鸟;下联:蚕为天下虫。

这是一幅颇有名气的拆字联。鸿字拆开即为“江边鸟”,蚕字分离便是“天下虫”。此等巧妙之处,令人赞叹不已。

那么,那副上下联相同的对联又能否做到对仗工整呢?这还得从明朝一位才子说起……

相传,明朝的文学家、画家兼书法家徐渭与友人出游时,友人出一上联曰:“好读书不好读书”。

众人陷入沉思之际,徐渭提笔写下下联,与上联完全相同。

这里的“好”字,读音变化,意蕴深远。第一个“好”读第三声,指的是条件优越的人应该好好读书却不肯读;而第二个“好”读第四声,则是指条件不佳但爱好读书的人也在艰难地学习。

更深层次的解读是:年轻时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却往往因为贪玩而疏忽学业;而年老后,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却因各种原因无法专心致志。真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众人听后纷纷赞叹:“妙极!”

......这就是历史上那副“最懒”的对联。

您看,上下联确实一模一样。但是在这个“一样”之中,却蕴含了无穷的智慧和哲理......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徐渭。他与谢晋、杨慎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谢晋主编了《永乐大典》,可谓才情横溢;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脍炙人口。而徐渭,别名徐文长,他的故事被电视剧《江南怪杰徐文长》所传颂。

连齐白石都曾感慨说:“我愿九泉为,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徐渭的影响力之大。

因此啊,多读书的确是大有裨益的。至少在对对联的时候,你不用发愁找不到合适的对仗。你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