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怎么写-读书随笔《西游记》
《西游记》——一部传世之作,儿时我们只知其是唐僧西行求取的历程,途中遭遇了各种妖魔鬼怪的阻挠。不论老少,几乎人尽皆知这个故事。但为何它能历经百世而依旧传颂不衰呢?其中的深层寓意常常引人深思。
一探《西游记》之真谛,此书并非寻常小说,实为一部揭示修行佛道的心灵历程。在这部作品中,我们难以寻得孙悟空的实体存在,他更像是唐僧内心的映射。
唐僧的心,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写照。人心多变,故能演绎七十二般变化。看着某样事物,我们能联想到其他各种事物;经历的苦难和欢愉都映射在我们心灵的旅途之中。如同学生们虽身在教室,心却能飘到操场挥洒汗水,打工人心中的渴望能引领他们向往芭提雅的阳光。我们是否也拥有那般神奇的能力,一念之间便能跨越千山万水?孙悟空所展现的神通广大,实则代表了我们普通人内心深处那份无拘无束的力量。正因为有了这颗自由不羁的心,我们才能破除障碍,克服妖邪。
谈及书中的其他角色,猪八戒则是唐僧作为凡人的世俗欲望的体现。他贪婪食物、沉迷财色、偶尔想要分道扬镳。这些过失师傅都予以包容,从不责怪,因为大师兄总能将其。因为这些欲望,如酒、色、财、气,都是人之常情,难以避免。世人能够理解并宽容对待猪八戒的过错,体现了对凡尘欲望的包容与体谅。
沙僧则是唐僧理性和逻辑的象征。他性格稳重,总是默默承担着繁重的任务。他的言语简明扼要:“大师兄,师傅被妖怪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捉去了”。这些都展现了理性的特质——以事实为依据,踏实肯干。
白龙马则代表了唐僧坚定不移的意志。无论面临何种困境——无论是被妖怪之险,还是遭受误解为妖怪的,抑或是面对女儿国国王的诱惑——都不能动摇他前往西天的决心。去意已决,矢志不渝。
若说孙悟空是众人心中渴望成功、成佛的象征,那么牛魔王便代表着偶尔会涌现的放纵与野性。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人性的两面性。
或许吴承恩在创作时并未深思熟虑这些寓意,但后世读者却能从不同角度解读这部作品。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