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文原文-观潮的翻译和注释


《古文鉴赏辞典》(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日期:2019年9月20日

浙潮水,乃是天下极为壮观的景象。从农历的既望日开始,直至十八日,其潮水最为汹涌。当它从海门之处远道而来,起初仅如一条银线。但渐渐地靠近,便如玉城雪岭般横亘天际,发出如雷霆般的大声,声势浩大,震撼人心。这等雄壮景象,正如杨诚斋诗中所描绘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每年的这个时候,会在浙江亭设宴教阅水军。数百艘战船分列,摆出各种阵势。士兵们身怀技艺,进行各种水上表演,如乘骑、弄旗、标枪和舞刀等,一切动作如履平地般轻松自如。忽然间,黄烟四起,人影朦胧难辨,水爆声震耳欲聋,如同山崩一般。待到烟消波静后,一艘船的踪影也难以寻觅,只有一艘“敌船”被火焚烧,随着波涛消逝。

那些善于游泳的吴地少年多达数百人,他们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他们争先恐后地勇气,逆流迎着浪头而上。在万丈高的巨浪没自如,各种动作变幻莫测。即使如此惊险刺激的表演,他们的彩旗的末端竟然未曾沾湿一丝一毫。这种技巧成为他们夸耀的本领。豪民贵宦们纷纷争赏银彩。

在江干上下十余里的地方,珠宝和丝绸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车马之多使得道路为之堵塞。这里的饮食价格比平时高出数倍之多。而租赁看幕的人虽然只能席地而坐却也人满为患。

在禁中例行的观潮活动中,“天开图画”是观潮的地点。从高台上俯瞰下去,一切景象仿佛尽在掌握之中。都城中的百姓远远地望着皇帝的黄伞雉扇在九霄之上,仿佛置身于箫台蓬岛般神秘莫测的仙境之中。

注释:

[注一]倍穹常时:指价格比平时高出许多倍。[注二]黄伞雉扇:是帝王出行时所用的仪仗。[注三]箫台蓬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钱塘潮水自古以来就以其奔腾冲激、声撼地轴的壮观景象而闻名于世。《庄子》等古籍中也有关于任公子钓大鱼的描述,其中的白波若山、海水震荡的景象或许正是对浙江怒潮的生动描绘。《史记》中也记载了秦始皇观潮时因水波而改变行程的故事。自宋代以来,以浙江观潮为题材的诗文层出不穷。

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等笔记中也有关于观潮的精彩描述。其中不仅记录了盛大的观潮场面和弄潮儿的精湛技艺,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娱乐生活。在书中选录的这段文字中,既展现了弄潮儿的勇猛和技巧,也描绘了观众们的热情和豪情。

《武林旧事》中还以欣赏的笔调描述了吴儿泅水的本领。虽然有人认为这是无赖之徒不顾性命的表现,但在周密笔下却展现了南宋小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生活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