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1~10章内容概括


自去年起,似乎有风声传出,指称我是仇猫之人。这源于我那篇《兔与猫》的描述,虽是自我揭露,但我并未感到任何介怀。然而今年,我对此事却有了些许忧虑。我常常会拿起笔墨书写些文字,写下来印成书籍,于某些人而言,似乎触碰痛处者多于搔到痒处。倘若我的言语稍有不慎,冒犯了名流或名教授,甚至触怒了那些身负指导青年重任的前辈们,那将是一场大难临头。为何如此?因为这些大人物拥有难以捉摸的威严。这种“不好惹”的威严从何而来呢?那是因为一旦他们的怒火被点燃,便会以一纸谴责信在报纸上公开我的言论,诸如:“不正是因为猫有‘狗的属性’而备受众人诟病么?然而鲁迅先生竟也自称仇猫者,还要标榜为打击‘落水狗’的旗帜。”如此不合逻辑的推理,不过是他们以我的话语来反驳我,使我的所有言论付诸东流。即便是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这样的算术题也变得全然无法成立。若此等说法都能被接受为真,那么绅士们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谬论自然也成了正确的了。

于是我开始探究他们结仇的背后动机。我并非想效仿现今学者以动机来评价作品的风尚,只是想为自己预先洗清嫌疑。我想,对于动物心理学家而言,探究这种心理应当是轻而易举的。遗憾的是,我对此并无深入研究。后来,在覃哈特博士的《童话与自然史》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据书中所述,动物界曾为重要事务召议。鸟、鱼、兽皆聚齐,唯独大象未到。派出的使者狗却因不认识大象而以猫为替身并对其戏谑,最终导致狗与猫之间的恩怨。

虽然人类从大自然中走出不久,但在学术与文艺方面已有不俗表现。书籍的丰富、玩具的精致皆能让人心生喜爱。然而那篇童话的真实性却不尽如人意,猫与狗之间的结怨显得过于浅薄。猫的弓起脊梁并非为了装腔作势或造作姿态,其责任在于狗的无目。但即便如此,其背后的原因仍可被探讨。我的仇猫之情与这则故事所展现的大相径庭。

其实人与动物的差异,并不需要过分强调。在动物世界中,虽然不像古人所想象的那样自在舒适,但虚作的行为却远比人类少。它们随性而为、直面错误而不加掩饰。虫蛆或许不干净,但它们从未自命清高;莺禽猛兽以弱小生物为食,虽显,但它们从未高举“”“正义”的旗帜让牺牲者在被吃之前仍赞美它们。而人类呢?能够直立行走自然是巨大的进步;能够言语交流也是一大飞跃;能够书写作文更是人类的辉煌成就。然而随着这些进步而来的是堕落,因为人类也开始说空话、讲假话甚至违背自己的内心去迎合他人。如果真的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地看待这一切的话那么它或许会对人类的这些小聪明感到不屑一顾就像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时虽然会忍不住发笑但同时也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悲哀认为这些多余的聪明才智并不能增添生活的美好。

然而既然已成为人那就只能随波逐流学着别人的言行来谈论、来辩解了。